教宗方濟各:來自拉丁美洲,力圖改革天主教會的領袖 - NewsPopGo

教宗方濟各:來自拉丁美洲,力圖改革天主教會的領袖

2025/04/21 | 全球

教宗方濟各的崛起,在天主教會歷史上寫下多個「第一」。他是首位來自美洲或南半球的教宗,也是自公元741年敘利亞裔教宗格雷戈里三世以來,首位非歐洲裔的羅馬主教。此外,他還是首位出身耶穌會的教宗,歷史上羅馬對耶穌會抱持懷疑態度。



他的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是近六百年來首位自願退位的教宗,在近十年的時間裡,梵蒂岡花園同時存在兩位教宗。



許多天主教徒原以為新教宗會是一位較年輕的人選,但來自阿根廷的貝戈里奧樞機主教在2013年成為教宗時,已年過七旬。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折衷人選:在性議題上以正統觀點吸引保守派,同時以其在社會正義上的自由立場吸引改革派。



人們希望他不落俗套的背景,能幫助梵蒂岡重振活力,並重燃其神聖使命。然而,在梵蒂岡官僚體系內部,方濟各的一些改革嘗試遭遇阻力,而他的前任,已於2022年逝世的本篤十六世,在傳統主義者中仍然很受歡迎。



從當選的那一刻起,方濟各就表明他會以不同的方式行事。他以非正式的方式接見他的樞機主教,而且是站著接見,而不是坐在教宗的寶座上。



2013年3月13日,教宗方濟各出現在俯瞰聖彼得廣場的陽台上。他身穿簡樸的白色長袍,使用了一個新的名字,向13世紀的傳教士和動物愛好者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致敬。



他決心以謙遜取代浮誇和宏偉。他避開了教宗的豪華轎車,堅持與其他樞機主教同乘巴士回家。



這位新教宗為這12億信徒設定了一個道德使命。「我多麼希望有一個貧窮的教會,為了窮人,」他評論道。



他最後一次以天主教會領袖身份公開露面,是在復活節星期天出現在聖彼得廣場的陽台上,在因雙側肺炎住院數週後,向成千上萬的信徒揮手致意。



豪爾赫·馬里奧·貝戈里奧於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五個孩子中的老大。他的父母為了逃避法西斯主義的罪惡,逃離了他們的家鄉意大利。



他喜歡跳探戈,並成為當地足球俱樂部聖洛倫索的支持者。他曾因最初的嚴重肺炎而僥倖逃生,接受了切除部分肺部的手術。這會使他在一生中容易受到感染。



在年老時,他還患有右膝疼痛,他稱之為「身體上的羞辱」。



年輕的貝戈里奧曾做過夜總會保鏢和掃地工,之後畢業成為一名化學家。在當地一家工廠,他與埃絲特·巴列斯特里諾密切合作,後者反對阿根廷的軍事獨裁統治。她遭受酷刑,屍體一直未被找到。



他成為一名耶穌會士,學習哲學,並教授文學和心理學。十年後被任命為神父,他迅速晉升,於1973年成為阿根廷的省級長官。



有些人認為他未能充分反對阿根廷殘酷的軍政府將領。



他被指控參與了軍方在阿根廷「骯髒戰爭」期間綁架兩名神父的事件,在那段時期,從1976年到1983年,有成千上萬的人遭受酷刑或被殺害,或失踪。



這兩名神父遭受酷刑,但最終被發現還活著——被大量鎮靜劑麻醉,半裸著。



貝戈里奧面臨未能通知當局他們在貧困社區的工作已獲得教會認可的指控。如果這是真的,那就等於將他們拋棄給了死亡小隊。他斷然否認了這一指控,堅稱他曾在幕後努力釋放他們。



當被問及為什麼他不直言不諱時,據報導他說這太困難了。事實上——在他36歲時——他發現自己身處一種即使是最有經驗的領導人也會感到棘手的混亂局面。他當然幫助了許多試圖逃離這個國家的人。



他還與其他耶穌會士存在分歧,後者認為貝戈里奧對解放神學缺乏興趣——解放神學是基督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綜合體,旨在推翻不公正現象。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溫和的牧靈支持形式。



有時,這種關係接近疏遠。當他最初在2005年尋求成為教宗時,一些耶穌會士鬆了一口氣。



他於1992年被任命為布宜諾斯艾利斯輔理主教,然後成為大主教。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1年任命他為樞機主教,他開始在教會的公務部門,也就是羅馬教廷任職。



他培養了一種生活簡樸的名聲,避開了高級神職人員的許多裝飾。他通常乘坐經濟艙,並且更喜歡穿著神父的黑色長袍——而不是他新職位的紅色和紫色長袍。



在他的講道中,他呼籲社會包容,並批評那些未能關注社會最貧困人口的政府。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區,」他說,「這個地區增長最多,但減少貧困最少。」



作為教宗,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來彌合與東正教會之間長達一千年的裂痕。作為表彰,自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以來,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首次出席了新任羅馬主教的就職典禮。



方濟各與聖公會、路德教徒和衛理公會合作,並說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總統加入他,一同祈禱和平。



在穆斯林激進分子發動襲擊後,他說將伊斯蘭教與暴力聯繫起來是不對的。「如果我談論伊斯蘭暴力,那麼我也必須談論天主教暴力,」他宣稱。



在政治上,他與阿根廷政府對福克蘭群島的主張結盟,在一次儀式上說:「我們來為那些陣亡的人祈禱,他們是祖國的兒子,他們出發保衛他們的母親,也就是祖國,以索取屬於他們的國家。」



而且,作為一名講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人,當美國政府逐漸接近與古巴達成歷史性和解時,他提供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服務。很難想像一位歐洲教宗會扮演如此重要的外交角色。



在教會的許多教義上,教宗方濟各是一位傳統主義者。



根據曾與他一同在神學院的奧斯瓦爾多·穆斯托蒙席的說法,他「在安樂死、死刑、墮胎、生命權、人權和神父獨身問題上,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樣不妥協」。



他說,教會應該歡迎人們,無論他們的性取向如何,但他堅持認為同性伴侶收養孩子是對兒童的一種歧視。



對於同性伴侶的某種形式的同性結合,他表示了熱烈的支持,但方濟各不贊成稱之為婚姻。他說,這將是「試圖破壞上帝的計劃」。



在2013年成為教宗後不久,他參加了在羅馬舉行的反墮胎遊行——呼籲保護「從受孕那一刻起」未出生者的權利。



他呼籲婦科醫生訴諸他們的良知,並在愛爾蘭舉行關於這個問題的公民投票時,向愛爾蘭發出訊息——懇求那裡的人們保護弱勢群體。



他反對女性的祝聖,宣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已經一勞永逸地排除了這種可能性。



而且,儘管他起初似乎允許可以使用避孕措施來預防疾病,但他讚揚了保祿六世關於這個問題的教導——該教導警告說,這可能會將女性淪為男性滿足的工具。



2015年,教宗方濟各在菲律賓告訴聽眾,避孕涉及「通過剝奪兒童來破壞家庭」。他認為如此具有破壞性的不是沒有孩子本身,而是避免孩子的故意決定。



然而,他的教宗職位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來自那些指責他未能解決兒童虐待問題的人,以及來自保守派批評者,他們認為他正在淡化信仰。特別是,他們想到了他允許離婚和再婚的天主教徒領聖體的舉動。



保守派還將兒童虐待問題作為他們長期運動中的武器。



2018年8月,前任宗座駐美國大使卡洛·瑪利亞·維加諾總主教發表了一份長達11頁的宣戰聲明。他發布了一封信,描述了就前樞機主教西奧多·麥卡里克的行為向梵蒂岡發出的一系列警告。



據稱,麥卡里克是一名連環施虐者,他襲擊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維加諾總主教說,教宗在明知麥卡里克深度腐敗的情況下,仍將他作為「值得信賴的顧問」。他說,解決方案很明確:教宗方濟各應該辭職。



這位總主教聲稱,「這些同性戀網絡,在秘密的掩蓋下行事,並以章魚觸手的力量說謊……並正在扼殺整個教會。」



隨之而來的爭吵有可能吞噬整個教會。在梵蒂岡進行調查後,麥卡里克最終於2019年2月被解除神職。



在新冠疫情期間,方濟各取消了他在聖彼得廣場的定期露面——以防止病毒傳播。在道德領導的一個重要例子中,他還宣布接種疫苗是一項普遍義務。



2022年,在教宗本篤去世,享年95歲後,他成為一個多世紀以來第一位埋葬其前任的教宗。



到現在,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健康問題——多次住院。但方濟各決心繼續努力促進全球和平和宗教間對話。



2023年,他前往南蘇丹朝聖,懇求該國領導人結束衝突。



他呼籲結束在烏克蘭的「荒謬和殘酷的戰爭」,儘管他似乎吞下了俄羅斯關於其入侵是被挑釁的宣傳訊息,令烏克蘭人感到失望。



一年後,他開始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四國、兩大洲的旅程;在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新加坡停留。



最近幾個月,方濟各一直在與他的健康作鬥爭。在2025年3月,他因雙肺肺炎在醫院住了五個星期。



豪爾赫·馬里奧·貝戈里奧登上聖彼得的寶座,決心改變它。



有些人可能更喜歡一位更自由的領導人,批評者會指出他在面對教會的神職人員性虐待遺產方面的明顯弱點。



他任命了140多位來自非歐洲國家的樞機主教,並將比他繼承的教會在觀點上更加全球化的教會留給他的繼任者。



而且,為了樹立榜樣,他是沒有虛飾的教宗,他選擇不住在梵蒂岡的宗座宮殿——包括西斯廷教堂——而是住在隔壁的現代街區(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建造的賓館)。



他認為任何其他事情都是虛榮。「看看孔雀,」他說,「如果你從正面看它,它是美麗的。但如果你從後面看它,你會發現真相。」



他還希望他能撼動這個機構本身,通過減少內部衝突,關注窮人,並將教會歸還給人民,從而加強教會的歷史使命。



「我們需要避免教會沉迷於自己世界的精神疾病,」他在當選後不久說。



「如果我必須在一個受傷的教會走向街頭和一個生病、退縮的教會之間做出選擇,我會選擇前者。」
2025/04/21 | 全球

南非爆發槍戰,遭綁架的美國牧師獲救

2025/04/21 | 全球

俄羅斯-喬治亞藝術家楚拉布・策列鐵里辭世,享耆壽91歲

2025/04/21 | 全球

英國海軍監控俄羅斯軍艦通過英國海域

2025/04/21 | 全球

剛果民主共和國政變未遂案:三名美國籍囚犯移監返美

2025/04/21 | 全球

教宗方濟各的難民關懷:敘利亞移民感恩其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