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 skeleton 出土六年無家可歸,文官制度成阻礙 - NewsPopGo

印度古 skeleton 出土六年無家可歸,文官制度成阻礙

2025/05/05 | 社會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一具以盤腿坐姿埋葬、距今約 1000 年的人類 skeleton,出土至今已六年,卻因繁瑣的官僚程序,遲遲未能找到博物館安身。



考古學家阿姆貝卡 (Abhijit Ambekar) 於 2019 年在古吉拉特邦西部進行挖掘時,發現了這具保存良好的 skeleton。該 skeleton 被發現於一個坑中,姿勢看似冥想。在印度,僅有其他三個地點曾發現類似的 skeleton。



阿姆貝卡表示,這具在瓦德納加爾鎮發現的 skeleton,可能屬於索蘭奇時期。索蘭奇王朝,又稱查ulukya 王朝,於公元 940 年至 1300 年間統治著現代古吉拉特邦的部分地區。該 skeleton 的右臂放在膝上,左臂則懸在空中,彷彿靠在一根棍子上。



據了解,各方官員對於 skeleton 的歸屬問題爭執不下。目前,這具 skeleton 暫時安置在一個臨時搭建的 shelter 中,距離當地一間新的考古博物館不遠。



阿姆貝卡博士帶領的團隊負責 skeleton 的挖掘工作。他認為,這具 skeleton 對於瓦德納加爾,乃至整個印度都極具價值,有助於了解古代祖先的生活方式,揭示許多未知的歷史細節。



據悉,古吉拉特邦政府原計劃將所有從瓦德納加爾出土的文物,都放置在當地博物館中。然而,這具 skeleton 卻遲遲未能入館。邦政府表示,該 skeleton 仍在印度考古調查局 (ASI) 手中,由於未遵循適當程序,因此未被安置在博物館內。



儘管如此,邦政府體育、青年和文化活動部門的首席秘書表示,當局正努力盡快將 skeleton 轉移到博物館。



據悉,挖掘 skeleton 的過程耗時兩個月。考古團隊使用各種工具小心地刷去泥土,將 skeleton 從古老的墓穴中解放出來。目前,skeleton 被安置在瓦德納加爾的一個 tarpaulin shelter 中,缺乏安全防護,暴露於自然環境中。當地居民偶爾會帶親友前來參觀。



儘管一間耗資 3500 萬美元、佔地 12500 平方米的考古體驗博物館已於今年一月落成,館內甚至展示了 skeleton 的巨幅照片,但實際 skeleton 卻並未入館。



DNA 分析顯示,該 skeleton 屬於當地血統,年齡約為四十多歲。進一步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其飲食和生活方式,進而更深入地了解 1000 年前的該地區。此外,亦有望揭示印度教中一種古老的埋葬方式——「三摩地葬」的現象。



據悉,將 skeleton 從挖掘地點轉移到目前的位置並非易事。考古團隊首先從 skeleton 周圍的土壤中切割出一個土塊,然後用不同的化學物質處理 skeleton 和土壤,以鞏固其結構。最後,將土塊放入裝滿濕泥的木箱中,並用起重機將箱子移至目前的地點。



阿姆貝卡希望這具 skeleton 能盡快在博物館中找到歸宿,並強調博物館需要具備控制溫度和濕度的機制,以防止 skeleton 腐爛。
2025/05/05 | 社會

警方貓鼠遊戲:嚴打非法飆車族

2025/05/05 | 社會

彼得伯勒一場火災後,原倉庫用地計畫興建住宅

2025/05/05 | 社會

布里斯托作家出版新書,探討生命意義

2025/05/05 | 社會

亞伯里斯特威斯發生電動自行車竊案,損失超過15萬英鎊

2025/05/05 | 社會

母親為自閉症兒打造感官盒,助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