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足跡成隱憂?越來越多人選擇縮減網路個人資料 - NewsPopGo

網路足跡成隱憂?越來越多人選擇縮減網路個人資料

2025/03/11 | 科技

隨著網路詐騙日益精進,越來越多人開始擔憂自己在網路上分享的資訊是否安全。一份Statista的報告指出,有39%的受訪者擔心企業如何使用他們的線上數據,另有26%的人坦承使用VPN來保護自己的隱私。



許多因素促使人們減少在網路上的資訊揭露。Surfshark的執行長Vytautas Kaziukonis指出,人們往往低估了隱私的重要性。他警告,現在看似無害的資訊,未來可能會帶來麻煩,例如法律或政治環境的變遷。此外,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也加劇了這種擔憂。詐騙手法日趨高明,而數據正是詐騙的基礎。人工智慧甚至能模仿你身邊親近的人,再加上在網路上分享的個人資訊,將形成「致命的組合」。



網路安全專家建議,應謹慎考慮在網路上分享的資訊量。例如,避免洩露住家地址,或是不小心在影片中暴露含有敏感資訊的筆記型電腦。在網路購物時,不要在每個網站上都填寫完整詳細的個人資料,例如生日。專家也建議使用不同的電子郵件地址註冊網站,以減少垃圾郵件的騷擾。



資料保護法賦予個人權利,可以要求公司提供他們持有的個人數據,並要求刪除這些數據。Privacy International的執行董事Gus Hosein建議使用VPN(虛擬私人網路)、Cookie攔截器,以及選擇具有隱私控制功能的網路瀏覽器,以減少數位足跡。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電腦科學家Karen Renaud研究了15份隱私權政策文件,發現其中最複雜的文件需要花費32分鐘才能閱讀,且需要大學程度的教育才能理解。她建議定期清除瀏覽器上的Cookie,並減少接受的Cookie數量。同時,可以阻止某些追蹤行為,例如Google允許用戶停止追蹤其搜尋記錄。



部分人士轉向DeleteMe和Surfshark等服務,以協助從數據中介商那裡刪除個人資訊。DeleteMe的產品經理Amanda Unterreiner表示,許多高知名度人士,如電玩遊戲玩家和法官,會使用他們的服務作為一種安全措施。她也提到,去年發生了聯合健康保險執行長Brian Thompson遇害的事件,促使一般民眾開始重視個人資訊保護。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持續向政府施壓,制定更完善的法律來保護所有人的隱私。
2025/03/11 | 科技

英國政府寬頻計畫擴及坎布里亞郡鄉村地區,預計2027年底前連線5.3萬戶

2025/03/11 | 科技

祖克柏於壟斷審判中為收購 Instagram 辯護

2025/03/11 | 科技

男子遺失價值5.7億英鎊比特幣,美國公司將拍成紀錄片

2025/03/11 | 科技

小行星撞擊月球機率微幅上升,NASA重新評估

2025/03/11 | 科技

Meta AI 模型訓練惹議:作者群起發聲,呼籲政府介入